亚马逊FBA头程物流公司提醒:美国人正在抢购这些产品!
一场罕见的热浪横扫北美西海岸,创造了历史上的高温纪录。
最近,美国西北地区遭遇持续的高温天气。有报道说,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星期天的气温将达到42℃,打破1981年所创的最高温度纪录;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许多地区的气温已经超过了当地同期平均气温,预计未来几天气温将继续上升。
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正在经历创纪录的高温,每天的气温都在创记录,而且预计还会面临更长一段时间的高温,这在我们是很少见的。”
受到反常的高温天气影响,空调、风扇等“冷”家电销售火爆。六月二十五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一家电器店门口排队买电器,十几个人早早地排队买电器。老板说,空调已经提前预定光了,店里的电风扇现货也只剩下三台,空调、电扇等制冷家电设备都供不应求。
一、美国多地发生严重干旱
自过去1200年以来,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或最严重的旱灾。
美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多样。不过,今年入夏以来,美国西部的气温比往常要高,但却普遍发生了普遍的干旱。美国西部有近3/4的旱灾,这是美国20年来旱灾监测中最严重的一次,受灾人口已达5838万。
据美国旱情监测机构称,美国西部49.7%的旱灾(D4)连续第三周出现干旱,造成西部49.7%的旱灾。2002年7月23日出现旱灾前的最高值,为45.3%。到2021年6月22日为止,美国有39.89%的地区干旱。
报告指出,近20年来,旱情不断恶化。最近几个星期,美国西部一直受到干旱和高温的影响,野火的危险也随之增加,许多地方官员都宣布了紧急状态。
二、美国西部迎来历史性的高温纪录
同时,干旱还带来了严重的高温天气,美国有八分之一的人口正受到热浪的冲击。
报告显示,在6月14日,美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高温预警中,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将有大约4300万人面临着巨大的热浪,温度将比季节基准高11摄氏度。气温升高也会使旱灾加剧,引发大规模森林火灾。
报告说,多个城市预计温度将突破华氏100度(约37.8摄氏度),并刷新了历史记录,包括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图森以及犹他州的盐湖城等等。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常年面对大平洋。而且西雅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气候温差小。夏天一般在二十多度左右,即使天气最热的时候,夜间的气温也会低于30度。
气象厅的数据表明,“自从189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西雅图地区从来没有连续两天以上面临三位数华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由于这个原因,西雅图和附近温带地区的居民,一般不需要空调,甚至不需要电扇。
但是面对这样的高温,西雅图气温将突破41℃,美国西北部居民受到的影响很大,空调、风扇等冷却设备正面临极度短缺的局面。
三、夏季用品市场潜力巨大
在突发性高温天气下,美国或将面临夏季商品短缺。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为帮助卖家抓住跨境电商红利,准确捕捉蓝海市场的风口,建议卖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家用电器产品
在美国西北地区,空调和风扇均已出现空置,供应不足。空调器和电扇是美国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因干旱造成的空气干燥,加湿器也将成为一大必需品。
手提/吊颈型风扇
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火焰。对夏季外出的人来说,手持挂脖式风扇绝对是降温的首选,特别是对于女孩子出门是最方便的选择。不但轻巧便携,而且一般采用USB充电方式,不必担心续航问题,可以轻松的hold住户外夏季的温度。
冷感产品
温度上升也带来了夜间睡眠的痛苦。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凉感材料问世,产品有凉感被、凉感毯、床垫、拖鞋、坐垫等。独有的凉感织物,接触身体后5秒就能迅速扩散体热,而且用料透气,有加速排汗和降温作用。
防晒霜产品
夏季防晒产品可谓是一大爆品,除了外出时可以使用防晒伞、防晒帽,因为夏季室内温度的升高,防晒窗帘也是一种必备的大单品,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及热空气,降低室内温度。
前几天,美国高温天气带来的消费趋势变化,夏季防暑降温用品面临大卖的趋势。笔者提醒美国销售夏装的销售商,一定能抓住这个商机,充足备货,迎接盛夏销售的高峰期!
各位朋友如果需要出运货物,并且想详细了解亚马逊FBA头程,整柜/拼箱海运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FBA仓库、FBA海运、FBA空运报价等业务,只要您的一个电话,或者一封邮件,蚂蚁雄兵跨境物流将竭诚为您提供有保障的运输方案,一站式服务国内外客户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一致选择,专注解决您的国际物流后顾之忧!承接中国与东南亚货物起运到目的地,免费咨询热线:0769-21660804
-
【为您推荐】:
- 美国感恩节消费趋势:消费将下降至1250亿美元,美妆等产品成热门礼品
- 亚马逊承诺对第三方货物和自有包裹享有同等优先权
- 随着旺季的到来,即期费率上升
- 涨疯了!船公司发布12月涨价通知!
- 牛吹大了!马士基终止合作
-
------ 责任编辑:蚂蚁雄兵跨境物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